电镀需要一个向电镀槽供电的低压大电流电源以及由电镀液、待镀零件(阴极)和阳极构成的电解装置。其中电镀液成分视镀层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属离子的主盐,能络合主盐中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用于稳定溶液酸碱度的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特殊添加物(如光亮剂、晶粒细化剂、整平剂、润湿剂、应力消除剂和抑雾剂等)。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包括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等步骤的金属电沉积过程。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
以上是德鸿表面处理公司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相关信息
德鸿表面处理公司为大家介绍电镀污水处理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电镀工业迅速发展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电镀废水治理由工艺改革、回收利用和闭路循环进一步向综合防治方向发展,己经进入了综合防治与总量控制阶段,多元化组合处理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资源回用技术成为电镀废水治理的发展主流。
据资料统计,我国电镀行业中,单位面积电镀的能源消耗量远高于国外同类行业,这也反映出我国在电镀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电镀废水主要来源于漂洗水,采用闭路循环工艺是目前处理电镀废水蕞经济、蕞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治理电镀废水发展的方向。在电镀生产过程中,采用闭路循环工艺,能实现漂洗水的多次利用,大幅度降低了电镀废水的排放量。
经实践统计,实施清洗水的循环利用工艺可节约用水量达90%以上,极大的降低了电镀废水的处理及排放费用。电镀生产工艺中用水量多,且用水点分散,不同的工艺段对用水水质要求均有所不同。为削减系统用水总量,可采用分级用水的方法,根据各工艺段对用水水质的要求,逐级用水,实现循环水的有效利用。
目前,我国电镀行业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产生的废水水质差异较大,且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及国外电镀行业的引入,国家对该类废水排放限值要求极为严格。在电镀废水处理过程中,仅采用某一种处理方法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通常会采用多种技术综合治理,多管齐下,以保证达标排放,安全回用于工业生产。
芜湖德鸿电镀公司为大家介绍电镀前处理的须知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
待镀零件应按镀覆前的技术要求进行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应予拒收。为减小由于机械加工、研磨、成型、冷矫正等工序产生的残余应力,防止电镀时开裂,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000Mpa的黑色金属零件,镀前必须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处理温度必须低于该种材料的回火温度(一般至少低于回火温度30ºC),但不能低于消除应力的温度。处理时间取决于金属的种类和牌号,在工艺文件中对不同强度级别的材料应规定出相应的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
喷砂处理与电镀之间的间隔时间必须有严格要求,对抗拉强度12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间隔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h。抗拉强度在12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零件以及薄壁零件、弹性零件严禁强浸蚀。应合理安排除油、浸蚀等分工序后的清洗,改进清洗方法(如逆流漂洗),提高清洗效果。镀前处理的清洗质量,应用检查水膜连续性的方法来检查,以水膜持续时间30s不断裂为合格。